
【記者徐玉英桃園報導】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訂定2030年95-95-95目標,自2017年後,台灣新感染者的數量大幅下降,治療建議的起始時間越來越早,不僅保護個案,也保護血清陰性的伴侶,在過去20年來,愛滋病毒(HIV)感染者的餘命已有大幅進步,接近一般族群。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感染管制室護理師張倢語指出,現實中對愛滋感染者的歧視與汙名依然存在,例如感染者求職被要求檢驗愛滋病毒、工作時公司以感染愛滋病毒無法勝任工作的理由解雇、就醫時以感染愛滋病毒為由,更改病患掛號順序或拒絕其就醫、媒體報導愛滋感染者姓名資料……等,影響患者的就醫權利、求職機會及人際關係,甚至造成心理壓力。

護理師張倢語說明,愛滋感染者與一般人的最大差別就在於要終生服藥。只要病毒量受到良好控制,免疫力不會遭到破壞,一樣可以活至終老,此外,及早篩檢、若感染儘早服藥,有效抑制病毒量至無法測得的程度,傳染給別人的風險也很低。而且一般日常生活接觸如:共用餐具、共用馬桶、蚊子叮咬、一起游泳、咳嗽、 打噴嚏、 握手、擁抱、 輕吻等,並不會傳染愛滋病毒!愛滋病毒主要透過不安全性行為、血液交換感染及母子垂直感染等途徑傳播。預防方法如下:1.採取安全性行為,包括正確、全程使用保險套,及使用水性潤滑液(嬰兒油、凡士林等油脂類可能使橡膠變質,應避免使用)。2.勿與他人共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用具(例如:注射針頭、針筒、稀釋液、剃刀、刮鬍刀、牙刷等)。3.定期檢驗並配合預防性投藥(Pr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