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島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
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媽祖宮殿群
每年吸引超過200萬名敬仰者前來旅遊朝聖
第九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即將開幕之際,由湄洲日報社、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和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聯手舉辦的「天下看媽祖——全國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壓軸之站,走進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聚焦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湄洲媽祖祖廟。
「靈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南宋著名詩人劉克莊的詩句道出了媽祖文化發源的歷史。
湄洲媽祖祖廟現有西軸線和南軸線兩大仿宋風格的建築群,依山勢而建。連接著大牌坊、山門、聖旨門直至寢殿共有323級台階,寓意著媽祖誕生於農曆三月廿三。
在祖廟寢殿,記者看到,來自海內外的媽祖敬仰者絡繹不絕。寢殿神龕的正中央,奉祀的是宋代媽祖金身,上方懸掛著一塊清朝雍正皇帝御筆親書的「神昭海表」匾額。從宋至清,媽祖先後36次受到朝廷褒封,封號由「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後」,成為歷代受封次數最多的女神。
「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上始建年代最早、建設規模最大、祭拜規格最高的媽祖廟,是世界各地上萬座媽祖廟的祖廟。」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介紹,北宋雍熙四年(987年),鄉民感念媽祖恩德,在湄洲島上立廟祭祀,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經過不斷擴建修葺,如今的湄洲媽祖祖廟,依山傍海,氣勢恢宏。
2006年,湄洲媽祖祖廟上榜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湄洲媽祖祭典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6年,媽祖文化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2023年9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中提及「媽祖故里」「媽祖等民間信仰」「媽祖宮廟」「媽祖信俗」「媽祖文化」,5處疊加聚焦媽祖。湄洲島還被批准設立為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成為兩岸民間交往的前沿地帶。
台灣地區現有媽祖敬仰者1600餘萬人,占當地總人口2/3。由於歷史原因,海峽兩岸一度處於隔離狀態。媽祖文化以其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不斷推動著兩岸民眾之間的交流。1987年,來自台中大甲鎮瀾宮的200多名台胞由第三地借道到湄洲島進香,打破了兩岸隔絕的「堅冰」。1989年,宜蘭縣蘇澳南天宮董事會組織20艘漁船200多名台胞從海上直航湄洲島,開創1949年以來兩岸大規模民間直航的壯舉。1997年,湄洲媽祖金身巡遊台灣超百日,經過19個市縣,朝拜民眾1000多萬人次,轟動一時。
自今年8月起,由台資企業莆田市贊順實業有限公司參與投資的全國首部媽祖文化主題大型文旅演藝《緣起湄洲》,在湄洲島媽祖影視城盛大演出。「因媽祖之緣,我來到媽祖故里莆田,也想有機會為弘揚媽祖文化盡綿薄之力。」現任該公司執行董事的台胞林保君說,「希望通過旅遊、演藝、海上活動、祈福體驗等多元服務,為遊客帶來全新的文化盛宴,也讓更多年輕人以沉浸式方式,領略博大精深的媽祖文化。」
莆田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湄洲媽祖祖廟入選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首批文物點。千百年來,媽祖文化隨商貿、航運、移民等逐漸傳播至海內外。600年前,明代航海家鄭和敬奉媽祖為航海保護神,每次出海前都要朝拜媽祖,還曾奉旨到湄洲媽祖祖廟御祭。鄭和七下西洋成就了古代航海的輝煌,也不斷將媽祖文化傳播到「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宋代坤靈播,湄洲聖跡彰。至今滄海上,無處不馨香。」清代進士莊俊元作詩讚頌。
乘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媽祖文化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在共同守護和傳承中,已成為「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的共同文化記憶,繪就了民心相通、民心交融的生動圖景。2015年10月,湄洲媽祖祖廟獲批成為首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目前,湄洲媽祖已分靈至50個國家和地區,敬仰者逾3億。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如今,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天下媽祖回娘家、湄洲媽祖巡天下、媽祖春秋祭祀大典等節事活動,持續擦亮「媽祖故里,靈秀莆田」品牌。
「媽祖出行乘飛機、搭郵輪、坐動車時,和我們一樣也憑身份證購票。」在湄洲島媽祖源流博物館,講解員朱麗麗向記者展示媽祖的身份證及出行票據。她說,自2017年7月起,湄洲媽祖先後巡安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國。為方便媽祖乘機搭船,湄洲媽祖祖廟為其製作了虛擬身份證:350321096003237001。
媽祖文化歷經千年傳承,已然成為跨越國界的文化符號,不斷綻放新時代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