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牆「後退」成就3個路側小花園

日壇公園周邊的花園式示範街區最近亮相了,通過圍牆「後退」,把近2萬平方米的公園綠地讓給了城市。
日壇北路路南側的人行道比從前加寬了好幾米,成了一片帶狀花園。高大的白楊投下樹影,樹下是葉子花、三角梅以及各色小菊,行人在色彩絢爛的植物旁穿行。「不遠處的日壇路、光華路也有了路側小花園。」朝陽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李大鵬介紹,光華路的紫色花境以無盡夏繡球為主品種,「歡迎大家明年夏初來打卡。」
除了好看的花境,這裡還添置了一些長椅、售賣亭、箱包存放處和就醫掛號的二維碼,方便行人遊園和休憩。因為緊鄰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南來北往的人中有很多帶娃的家長,路側的小花園為人們平添了樂趣。

日壇公園舉辦的金秋遊園上,遊客拍照打卡。

李大鵬介紹,整個日壇公園周邊花園式街區都採用中式設計風格,以丁香、金銀木、繡球、早園竹等富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且耐陰的植物,打造出典雅、靜謐的芳香之路。沿街還設置日壇老照片與老地圖文化牆,留住歷史和鄉愁,為街區增添歷史底蘊。
二環邊的空間寸土寸金,花園打哪兒來?據瞭解,這將近2萬平方米的花園都是日壇公園「讓」給城市的。在改造中,公園圍牆「後退」了5米到20米,為日壇北路、日壇路、光華路三條道路添了新景。日壇公園的部分封閉式圍牆還改造成了可透景的柵欄,人在路邊走,也能看到園中景。目前,路側花園暫時由公園來打理養護,今後將交給公共綠地養護單位維護。
眼下,北京正加速建設花園城市,朝陽區是花園城市示範區。今年,朝陽區在亮馬河、北小河、CBD、三里屯等9個重點區域建設花園式示範街區和城市畫廊。如今,日壇公園周邊建成了首個花園式示範街區。
日壇公園鑲嵌在中心城區,是老牌公園。前不久,這裡進行了全齡友好改造,通過強化植物特色、完善園路系統和活動場地、加裝智能健身設施、打造森林健身場地等方式,展現公園活力。
改造後的公園呈現「十字禮序,一壇三區」的佈局,保護與恢復了十字軸的端莊禮序。十字軸線以南劃分出東、西各半的佈局,西側的「日壇休閒片區」對曲池勝春、沐光石昉、尋光花園等景點進行原址改造,借助原有的山水基礎,建設了立體迷宮、駁岸花園,引入咖啡店等。東側的「日壇運動片區」則增添了無氧運動區、拉伸運動區、瑜伽場地。(朱松梅 董文輝/文並攝)

三里屯人流如織 鐵騎女警巡邏忙
迎著朝陽的金輝,北京的時尚地標三里屯漸漸甦醒,街道旁商舖的門扉漸次開啟,迎接晨起的市民和遊客。歡聲笑語和車流聲交織,繪就了一支生動的北京晨曲。上午9時左右,一輛「春風650」警用摩托車停在了工體北路和三里屯路的十字路口,鐵騎女警陳穎和王慧君整裝待發,對講機、執法記錄儀、指揮棒等配備整齊,一身「螢光綠」制服格外引人注目。
每逢假期,三里屯每日迎來數以萬計的遊客。「人流量最大的時候,人行道上擠滿了人,幾乎找不到立足之地,連說話聲都聽不清。」陳穎說,今年3月剛上崗的鐵騎女警們承擔著交通管理、秩序疏導任務,大夥兒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力完成工作。

迎著朝陽的金輝,鐵騎女警陳穎站在三里屯路口,對講機、執法記錄儀、指揮棒等配備整齊,一身「螢光綠」制服格外引人注目。

「紅燈了,您請等一下。」「請下車推行。」女警陳穎和王慧君一邊指揮交通,一邊時刻留意周圍的動態,確保道路暢通無阻。儘管三里屯潮人雲集,鐵騎女警仍然是人群中最醒目的一道風景,不時有行人駐足停留,好奇地打量鐵騎女警,眼神中帶著讚賞,也有行人掏出手機,記錄下兩位女警的颯爽英姿。
綠燈亮起,一大波行人通過人行道。陳穎注意到其中一對年邁的老夫妻步履蹣跚、行動不便,立即上前攙扶。「大爺,馬上變燈了,我扶您過馬路吧。」陳穎話語親切。老人臉上露出感激的笑容:「謝謝你,警察同志。」陳穎小心翼翼地攙扶著老人過馬路,一路上不忘和他們聊上幾句家常。
面對求助咨詢的行人保持耐心和親切。「警察同志,請問地鐵站怎麼走?」「姐姐,我應該在哪裡打車?」在車流聲中,陳穎和王慧君提高了嗓門,耐心解答行人的每一個問題。
10時許,人流和車流逐漸增加。一輛黑色網約車通過十字路口後便停車下客,陳穎立刻上前示意司機停車。「車流量大的時候,您在路口上下客特別危險,開車門容易碰到人,也容易造成道路擁堵。這次先給您一個警告,就先不罰款了,但請您下次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司機下車後,陳穎反覆提醒。「下次一定注意。」司機一邊道謝,一邊揮手告別。
一位電動自行車車主在工體北路輔路逆行而來。「您好,請出示您的身份證。」陳穎嚴肅地攔下車主。「我就圖個方便,沒注意就騎到這裡來了。」車主顯得有些緊張。「電動車應該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你這樣不僅違反了交通規則,也很危險。」陳穎提醒車主。「警察同志,我知道錯了,下次一定注意。」車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與此同時,一名外賣員也從同一車道逆行而來,瞭解到外賣員急於送餐,王慧君便讓他先行送餐,之後再來接受處罰。
一個上午,陳穎和王慧君處理了多起交通違章,回答了多位行人的求助。當對講機響起,陳穎又趕緊戴上頭盔,跨上摩托車,繼續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徐慧瑤/文 甘南/攝)

50多家中外展商帶來4000餘種貝殼
「移動的貝殼博物館」令人眼界大開

北京國際貝殼展日前在京舉行。眾多市民和遊客前往「移動的貝殼博物館」享受一場「貝殼盛宴」。

貝殼展攤位前人潮湧動。

種類豐富 「貝殼迷」開心逛展
上午剛開門,位於朝陽合生匯5層的北京國際貝殼展現場湧入了不少人,其中既有貝殼愛好者,也有領著孩子來逛展的家長。8歲的宇童沿著展區攤位仔細挑選著,織錦芋螺、長刺星螺、扁船蛸、闊船蛸、形狀各異的螃蟹標本……50多家攤位上,種類豐富的貝殼以及飾品、相框、冰箱貼等貝殼製品令人目不暇接。「之前帶他去海邊沒撿成貝殼,他就一直念念不忘。這次看到貝殼展的消息,主動要求我領他來看看。」宇童的媽媽馬女士說,展覽上的貝殼種類太豐富了,好像一座博物館,她和孩子學到了不少知識。
除了「貝殼迷」小朋友,不少高齡的貝殼愛好者也來逛展。「由於工作原因,我去過很多國家,在外國認識並愛上了收集貝殼,已經堅持了四十年。」78歲的石先生腿腳不好,但還是堅持與老伴一起前來。石先生說,這次展覽有許多來自外國的貝殼,平時很難見到,令他開了眼界。

攤位上不少貝殼已經賣光。

大受歡迎 未來還會在京辦展
來自阿根廷的參展商安德雷斯是第一次參加北京國際貝殼展,他曾是大學老師,出於對貝殼的熱愛,現在轉行做了貝商。「這次我帶了30多板貝殼,賣出了三分之二。」安德雷斯說,現場有許多小朋友好奇地詢問,在他們身上彷彿看到了從小就對貝殼著迷的自己,非常高興。安德雷斯花費了大量精力製作信息標籤,上面有貝殼名稱、尺寸、發現地、年代和簡短評述,還附有自己的名字和聯繫方式。「我來參展並不只是為了買賣,更重要的是想傳播貝殼的知識。」安德雷斯說,這次參展令他收穫滿滿,很有成就感。
「這次北京國際貝殼展共有50多家展商參展,包括20餘家外國展商,貝殼種類達4000多種,每天的參觀者有一萬多人。」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展會很受大家歡迎,未來他們還會在北京舉辦展覽,帶來「貝殼盛宴」。(侯國棣/文並攝)

奧林匹克公園推出7.5公里騎行路線
奧林匹克公園最新推出一條7.5公里騎行路線,騎行時長約24分鐘,騎行者可一次打卡眾多場館地標、沿途欣賞秀美風景。

奧林匹克公園推出7.5公里騎行路線,沿途可打卡「彩虹」騎行道。

沿著騎行路線,騎行愛好者會途經國家會議中心、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數字北京大廈、國家體育館。沿途可飽覽鳥巢、水立方、奧林匹克中心區廣場等建築風光。
除了可打卡各大特色場館,沿著這條路線騎行還有更多驚喜。在奧林匹克塔與主觀光路附近,朝陽區打造了騎行配套社區,這裡有品牌店、咖啡、簡餐、自行車出租、市集,甚至提供運動裝備及配件周邊,自行車組裝、調試、維修等一站式服務。
同時,月亮灣、龍形水系沿途的騎行驛站會定期開展騎行主題活動、運動品牌快閃活動,讓騎行更好玩、更有趣。驛站還設置了咖啡店、專業自行車維護店,文創產品售賣店,騎友們可以在這裡休憩,還能擁有更多休閒、社交空間。(朱松梅/文 程功/攝)

東壩公園銀杏迎來最佳觀賞季
東壩公園位於朝陽區康各莊路與管莊路交叉口西南角,施工改造後的東壩公園可賞景、可漫遊。天氣漸涼,這裡的銀杏迎來最佳觀賞季,還有不少冬日限定美景等待居民打卡。
沿著東壩公園內增設的運動健身步道,可將園內美景盡收眼底;也可沿綠道騎行,享受撲面而來的大自然清新。


每年的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是銀杏的最佳觀賞季,漫步在公園銀杏林中,腳下的銀杏葉沙沙作響,秋風襲來,片片黃葉隨風而舞,別有韻味的秋意圖就在眼前。
在雪天穿過公園的大門,給人一種闖進了冰雪世界的錯覺,樹木被裝點得宛若一把撐開的潔白雨傘,湖光倒影間,盡顯寧靜祥和。
作為居民日常遊憩的最佳場所之一,東壩公園改造升級分為三個施工區域,園路、路燈、衛生間都是全面升級改造的重點。改造後的東壩公園美景不再隔欄相望,整體環境更清爽、功能更便利,居民們不再繞遠兒找門區,隨處便可入園。深淺不一的綠色在這裡鋪展,全民共享的花園城市觸手可及。(朝公/文並攝)

望京咖啡館成圖書漂流站
北京朝陽望京地區9家咖啡館日前掛牌「圖書+咖啡」漂流站,共配置圖書1300多冊,為居民、顧客就近提供閱讀服務。


「咖啡館大多在商業網點附近,地理位置好、人流量大。」朝陽區望京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咖啡館掛牌圖書漂流站,能夠減少大家閱讀的時間成本,培養讀者利用閒暇時間讀書的習慣。
望京以街道圖書館為中心,各漂流站呈環繞式佈局,實現到達距離短、覆蓋範圍廣、配書種類多等特點。截至目前,望京「圖書+咖啡」漂流站已達9家,分別為Always Cafe、MOJO咖啡(望京店)、咖啡陪你(望京店)、九月上DE PLUS COFFEE(望京店)、COFFEE GAGA、九萬杯(麒麟社望京店)、誰的咖啡Whose Coffee(望京店)、LAVAZZA拉瓦薩咖啡(望京凱德店)、NOVAE CAFE(望京福泰中心店)。
根據9家咖啡館日常客群屬性,望京街道圖書館還試行了定制化圖書配送服務,定期對漂流圖書進行更新和調換,並繼續發掘更多共建站點。未來,將實現「書香望京1+25+N」的整體規劃,即一個街道圖書館+25個社區分館+N個圖書漂流站的全民閱讀體系。(朱松梅)

「1元撬動」為老服務
團結湖街道有群「助老送餐社區俠」

外賣騎手風雨無阻、爭分奪秒,多送一份餐,就意味著多一份收入。但在朝陽區團結湖街道,許多匆忙的小哥慢下腳步,他們不但為老人愛心送餐,還常常幫老人家搬搬重物,與他們聊聊天。這源於街道的「1元撬動」機制。
上午10時,餓了麼公司團結湖站點剛開完早會,送餐員王鵬飛直奔水碓子社區的福壽苑老年食堂,他從服務員手中接過8份老年餐,利落地放進保溫箱,飛身上車。隨後一小時,他前往三個小區,把餐食送到8位老人手中。

王鵬飛去老年食堂取餐,配送給轄區老人。

老人們不用為配送費付一分錢。為什麼免費送餐?這要從團結湖的一個困難說起。
團結湖地處東三環附近,老小區多,三分之一居民超過60歲。「小區裡有老年食堂,飯菜軟爛有營養,便宜還實惠。可高齡、獨居、腿腳不便的老人,很難前往食堂用餐。」團結湖街道工委副書記李堯星說,街道聯合餓了麼公司共同啟動了「新就業群體為老送餐」項目,請小哥免費為腿腳不便的老人送餐。
王鵬飛是首批加入志願隊的外賣騎手,河北保定人,今年33歲,一張圓臉因風吹日曬而通紅。「一開始尋思著,這有啥難?不就是多跑幾趟的事兒嘛。」活兒一上手,才知不簡單。他每天要為老年餐桌配送6到8單,先後跑過好幾個沒電梯的老小區。老人們又普遍聽力不好、腿腳不便,敲門之後得耐心等上好一會兒。他有點後悔,「時間和精力消耗,比普通訂單大多了。」
一件事觸動了他。去年中秋,王鵬飛選擇留京加班。老家的父母給他打電話,囑咐兒子吃好喝好。「他們雖然沒說什麼,但我能感受到父母獨自在家的孤單。」王鵬飛說,打那以後,他不再將給老人送餐當作任務,而視為一種關愛和陪伴。見他來送餐,很多老人會主動聊幾句,講天氣、聊兒女,或者週末的計劃,他都會耐心傾聽。
王大爺腿腳不利落,拄著拐才能走路,已經三年沒下樓了,人也顯得木訥。自打王鵬飛來送餐,能陪著聊聊天,他的情緒變得好多了。
為老服務若要長久做下去,光靠他們的愛心奉獻恐怕不夠。李堯星說,為了推動為老送餐工作循環起來,街道工委和餓了麼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成立「助老送餐社區俠」小分隊,保證送餐隊伍的穩定性;福壽苑老年食堂為騎手們提供歇腳、充電的地方,還能提供一頓免費午餐。
在資金補貼上,騎手每完成一單老年餐配送,團結湖街道給予1元補貼,老年食堂和餓了麼公司也會分別給予一定補貼。這樣一來,外賣騎手的收入缺口就被補上了一大部分。
如今,團結湖常常能看到「助老送餐社區俠」的身影。他們還時常幫著搬搬東西、扔趟垃圾。(朱松梅/文 謝稻/攝)

紀念京劇大師誕辰130週年
200餘件珍品講述梅蘭芳藝術人生

時隔百年仍流光溢彩的戲衣,老唱片裡傳出的戲腔韻味…… 「梅藝今輝——紀念梅蘭芳誕辰130週年展」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面向公眾開放。此次展覽共展出200餘件與梅蘭芳藝術人生密切相關的展品,包括手稿、書畫、古籍、戲衣、戲單、樂器、唱片等,其中大部分為首次對外展出,全面展現梅蘭芳的藝術造詣、文化人生和家國情懷。

展覽開幕式現場展演了《貴妃醉酒》選段、《天女散花》選段和《穆桂英掛帥》選段。

梅蘭芳演出戲單亮相
梅蘭芳是譽滿中外的藝術大師,他的童年卻在風雨飄搖中度過。他3歲喪父,14歲喪母,很早就開始分擔贍養家族的重擔。8歲師從吳菱仙等人學戲,10歲首次登台,13歲正式搭班「喜連成」(後改名富連成),邊學邊演。此次展覽中展出的一張1909年的《廣德樓三月初八戲單》,為目前存世最早的梅蘭芳演出戲單,其時梅蘭芳搭班「喜連成」演出,尚不滿15歲。
1912年至1932年的20年,是梅蘭芳藝術成長的最重要時期。《太真外傳》是梅蘭芳創排的古裝新戲之一,該戲機關佈景流光溢彩,創製新腔曲盡其妙。梅蘭芳在劇中飾演楊玉環,此次展覽展出了他在劇中所使用的「舞盤衣」。
專家介紹,梅蘭芳以京劇為主業,兼擅昆曲,為昆曲的扶持振興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展覽中展出了一件20世紀20至30年代的《遊園驚夢》戲衣,通身繡十團花鳥紋圖案,團花圖案用漸變的彩線繡天竺和飛鳥,寓意春意盎然、天長地久。《遊園驚夢》堪稱梅蘭芳的招牌戲、代表作,一直演至晚年。

牽牛花,1945年,梅蘭芳繪,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藝術創作展現家國情懷
「蒼海龍」琴、清代團龍雲紋女蟒袍……在展覽中,觀眾可以欣賞到梅蘭芳捐贈的多件珍貴戲衣、樂器及古籍等。據介紹,20世紀初期興起的「整理保存國故」運動,在當時各界引起極大的反響。梅蘭芳也受到這一思想的影響,留心於傳統戲曲及表演藝術資料的保存,將許多精美的古代藝術文物悉心收藏。1949年以後,他又將自己的珍貴藝術收藏貢獻給了國家。據統計,中國藝術研究院、梅蘭芳紀念館等單位收藏的梅蘭芳相關藏品達四萬餘件(套)。
展覽中還展出了1948年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的海報,還有1935年勝利公司出品的《抗金兵》唱片。在面對國家和民族的危難艱險之際,梅蘭芳敢於擔當,堅持抗爭。他還曾蓄須明志,拒絕給侵略者演出;避居上海、香港等地,靠賣畫補貼日常用度,體現出堅貞不移的民族氣節。

筆下花卉「牽」出藝壇佳話
此次展覽現場還模擬了梅蘭芳的書房場景,書房中陳列著梅蘭芳肖像照瓷板畫、紫檀長方形書桌、榆木皮面圈椅、穿衣鏡等文物。
作為藝壇多面手,梅蘭芳在繪畫方面也取得了出色成就。此次展覽中展出的一幅作於1945年的中國畫《牽牛花》,生動地描繪了幾株盛放的牽牛花,還有數只小蜜蜂飛舞其間,展現出勃勃生機。
梅蘭芳酷愛花卉,在自家院子裡養了很多花,據說他在演《天女散花》時用到的長綢就借鑒了牽牛花的漸變色。
圍繞牽牛花,國畫大師齊白石和梅蘭芳還有一段藝壇佳話。1920年,來京城「北漂」的齊白石通過好友齊如山的引見與梅蘭芳相識,梅蘭芳的「綴玉軒」栽植的花木令齊白石大開眼界,光是牽牛花就有百來種樣式,有的開著碗般大的花朵,從此齊白石也愛上了畫牽牛花。梅蘭芳拜齊白石為師,還曾在某次雅集中為齊白石的窘境解圍。有一次齊白石參與京城雅集,人們見他衣服穿得平常,又無熟友交談,誰都不來理睬。此時到來的梅蘭芳很恭敬地與齊白石寒暄,座客大為驚訝,對齊白石的態度也變得客氣了。後來,齊白石畫了一幅《雪中送炭圖》送給梅蘭芳,題詩曰:「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此次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京劇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梅蘭芳紀念館、江蘇省泰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王廣燕/文 白繼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