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促融合、華夏文明看山西」研學活動日前走進山西孝義市,兩岸的20多名研學團成員到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進行研學交流,瞭解山西皮影戲這樣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一口道出千古事、雙手舞好非遺戲」,說的就是中華傳統藝術中的皮影戲。據介紹,皮影戲是中國唯一的平面造型的戲曲藝術品種,中國皮影戲有著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悠久的歷史淵源,被中外專家視為「現代動畫片的鼻祖」,有「世界最古老電影」之稱。
而孝義皮影戲是中國皮影戲的重要支派,因流行於山西省孝義市而得名。其以麻紙糊窗作螢幕,憑藉懸吊在紙窗後的麻油燈亮影。明清時期為孝義皮影的鼎盛期,當時孝義境內皮影班社多達60多家。
山西省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自成立以來,始終立足於挖掘整理、傳承弘揚國家級非遺孝義皮影、木偶傳統文化理念。兩岸的20多名研學團成員接觸到題影戲演出和戲偶,感受傳統與現代技藝的融合發展,倍覺興趣怏然,耳目一新!

孝義皮影戲大師侯建川介紹孝義皮影、木偶的起源。

孝義皮影戲大師侯建川及其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孝義皮影、木偶的起源發展、製作工藝,並通過觀看精彩的皮影戲《收伏柳樹精》、木偶戲《十八里相送》,讓研學團成員對傳統文化有了更加認識,現場掌聲連連。
據史料記載,孝義皮影在宋金時代已有班規、雕簇者存在,這說明孝義皮影在宋金時代已發展成熟。據專家考證,孝義皮影起於戰國,是中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當研學團走進一演出及展示間,看到一個戲台,觀眾坐下就看皮影螢幕上,兩個皮影——「一個將軍」和「一匹馬」,彷彿被施了魔法般地「活」了過來——「將軍」騎在了「馬」背上,還一顛一顛的,精彩至極。
這一切都是靠皮影螢幕後,操作者雙手靈活地操控,皮影戲偶就隨著樂器伴奏和唱腔的配合,做出臥、行、踢、打、翻轉、提袍甩袖、騰雲駕霧等各種動作,作明快灑脫。
操作者雙手靈活操作皮影靠燈光的透射映現在螢幕上,手指觸動機關,皮影可做撚鬚、揮袖、執刀等高難度動作。一張麻紙貼上,兩盞馬燈高懸,一方小小舞台,演繹萬古奇情。
據悉,在2014年1月由侯建川帶隊,一行15名年輕皮影藝人,受邀到台灣進行文化交流活動,鋪設了「皮影傳友誼」;他還獲得過山西農博會一、二、三屆金銀獎,孝義皮影戲還登上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北京農博會等活動的演出舞台。
侯建川指出,皮影戲是孝義民間文化的歷史見證,寄托著無數孝義人的淳樸情感,他一直在作為孝義皮影傳承發展的事,賦予孝義皮影戲新的活力。

年輕一代也學習孝義皮影戲。
山西孝義皮影戲,非常生動。(蔡叔涓攝)
皮影戲需要十分用心和精巧操作。(蔡叔涓攝)
山西孝義皮影戲,非常生動。(蔡叔涓攝)
侯建川及其工作人員操作木偶十八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