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2023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9月28日上午在廈門同安孔廟隆重舉行,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的參與,百餘名兩岸民眾齊聚一堂,共同參與祭孔典禮。
本屆孔子文化節以「儒行兩岸 尊師尚學」為主題,現場舉行了祭孔大典、開筆禮、拜師禮、拜師祈願等儀式,兩岸民眾和師生代表齊聚,共同見證一年一度的祭孔典禮。

同安孔廟裡至聖先師孔子塑像。

古樹巍巍,禮樂和鳴,祭孔大典現場莊嚴肅穆,典禮遵循古禮在上午9點開始,同安孔廟奏響雅樂,祭孔大典正式開始,現場重現了中國古代規格最高的祭祀舞蹈——祭孔佾舞。
在莊重的祭孔佾舞之後,進行開筆禮、拜師禮、拜師祈願等活動接連進行,以表兩岸人民對至聖先師孔子的緬懷之情,營造尊師重道的傳統文化氛圍。

同安孔子文化節祭孔佾舞之後,進行開筆禮、拜師禮等活動。

24名小學生頭戴書生帽、身著漢服,祭祀人為他們點朱砂啟智,並手把手引導寫下「人」字,寓意走好人生的第一步。隨後,28名中學生走入祭典區,行拜謁之禮、誦讀先師論語等。
當天下午,「共仰同台孔廟儒風 見證兩岸學緣文脈——同安陳永華奠基台灣文教」學術研討會在同安朱子書院舉辦,福建省政協特邀委員吳清菊、廈門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周建昌等兩岸專家學者,對同安先賢陳永華以儒家思想推進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的歷史影響展開學術研討,共證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同安孔子文化節祭孔佾舞之後,進行開筆禮、拜師禮等活動。

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活動主旨在於傳承和弘揚孔子思想,促進兩岸及同安區的文化交流與發展,兩岸民眾和師生代表等齊聚一堂,共同參與祭孔大典,促進兩岸及同安區的文化交流與發展。
同安孔廟作為廈金兩地唯一的孔廟,自2009年起,同安區連續舉辦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以「兩岸同祭孔」為特色,影響力日益增強,逐步成長為具備廈門特色的文化品牌。

同安孔子文化節祭孔佾舞之後,進行開筆禮、拜師禮等活動。

據悉,台灣首座孔廟——台南孔廟,由同安人陳永華主持修建,同安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永富介紹,陳永華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發展,於康熙五年主持修建台南孔廟,成為台灣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台南孔廟成為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

同安孔子文化節祭孔佾舞之後,進行開筆禮、拜師禮等活動。

史料記載,1662年,陳永華協助鄭成功收復台灣,成為後來台灣發展社會經濟的中堅力量。在陳永華等人的努力下,「台灣文學始日進」,「後秀子弟亦樂弦誦」,就連本來比較閉塞落後的高山族地區也有「能句讀……能通漳、泉語者」,有力促進中華傳統文化在台島傳播,使兩岸百姓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下不斷融合。同時,陳永華成為在台灣推行科舉制度的第一人,被載入史冊。

同安孔子文化節祭孔佾舞之後,進行開筆禮、拜師禮等活動。

陳永華生於1634年,福建同安人,曾任參軍,跟隨鄭成功征戰,後來與鄭成功一同前往台灣並輔佐鄭經治理台灣。期間,陳永華創建了一套自上而下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並且在高山族同胞居住區也設立小學,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學接受教育。
1666年正月,陳永華在台灣赤崁(今台南)鬼仔埔主持修建台灣第一座孔廟,並在旁邊建立明倫堂。三月,在明倫堂設太學院,多項舉措大力發展台灣教育教育事業。

同安孔子文化節祭孔佾舞之後,進行開筆禮、拜師禮等活動。

同時,陳永華把教育與選拔人才相結合,大力推行科舉制度。陳永華從小跟隨父親在同安孔廟讀書識字,熟悉儒學規制和孔廟建築,赴台後,在他的建議下,為振興台灣教育,台南孔廟落成,兩地淵源可見一般。

同安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永富:追溯兩岸學緣文脈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本報綜合報導】「文化是根基,教育是動力,陳永華主持施行的教育和科舉制度,促進了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的傳播。」同安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永富表示,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兩岸交流密不可分,孔子文化節的舉辦,是致敬至聖先師孔子也是追溯兩岸學緣文脈,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林永富特別介紹,同安人陳永華對台灣文教事業有開創之功。他指出,台灣的最早的孔廟是台南孔廟,跟同安淵源深厚,因為這間台南第一的孔廟,創建人就是同安的陳永華。
陳永華在台灣創立這個台灣台南孔廟之後,也建了明倫堂把明倫堂建為台灣的太學院,成為台灣當時的最高學府,所以陳永華呢,也就成了這個在台灣傳播中華文教的奠基人,也就是我們說的傳播中華文化的第一人,同時呢,他也是推行大陸這個科舉制度的第一人,所以我們今天也為我們同安先賢陳永華感到驕傲,借這個孔子文化節活動也緬懷先人。
現在,同安孔廟是廈門地區祭祀孔子最完整、最大型的古建築,也是講好儒學故事、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同安孔廟是同安千百年文化標誌和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始建於五代末,南宋紹興十年(一一四0年)遷建於現址,現存古建築規制為清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年)所拓。同安孔廟現被列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50多年前,同安籍遷台鄉賢陳永華前往台灣「建聖廟,立學校」,大力發展台灣教育事業。時光輪轉,在一水之隔的廈門同安,以「兩岸同祭孔」為特色的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如期舉辦,如今,已然成為廈門的文化品牌。

金門縣前縣長李炷烽 : 儒家文化是兩岸民眾共同精神財富

【本報綜合報導】作為陪祭人,金門縣前縣長李炷烽表示,「兩岸一家親,儒家文化是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從首屆孔子文化節開始,我就堅持參加,這是非常有意義的盛會。」李炷烽指出,同安孔廟是廈金兩地唯一的孔廟,更是同安與金門兩地聯繫情感、交流文化的重要平台。
李炷烽說,中華傳統文化和儒學都是兩岸民眾重視的文化資產,他當初在金門縣長任內就曾經規劃要建立金門孔廟,可以為竟其功,這是很遺憾的事。看到同安孔子文化節遵循古禮舉辦祭孔大典和拜師裡,莊嚴肅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相信在兩岸民眾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精神下,可以更好的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同安孔廟是廈門地區祭祀孔子最完整、最大型的古建築,也是講好儒學故事、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同安區社科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儒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文化節傳承規範禮儀制度、組織多樣紀念活動,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具體舉措,將激勵莘莘學子修身養性、好學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