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近年來,西青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十項行動」部署要求,積極參與「高品質生活創造行動」,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更好發揮兜底線、惠民生作用,使民生服務和保障工作更有力度、更有溫度,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老人家食堂

一、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實現提質增能「加速度」
進入「十四五」以來,西青區深入實施「養老服務提升三年行動」,打響了一批養老服務品牌,構建了「機構、社區、居家」相協調的高品質養老服務體系。一是優化養老服務空間佈局。推進實施西青區養老機構建設計劃清單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任務清單,堅持數量質量並重、醫養康養結合,著力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區、街鎮、片區、村居」四級養老服務體系,建成區級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家、街鎮級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1家、日間照料中心70家、老人家食堂152家,打通養老服務「最後一米」。二是提升智慧養老服務功能。提升區級智慧養老服務中心數據化應用水平,集成養老政策推送、老年助餐申請、「時間銀行」活動信息、便捷服務等應用場景,為老年人提供「零距離」信息對接。聚焦高齡獨居老年人需求,全面升級「一鍵通」應急呼叫服務項目,打造「智能養老管家一鍵通服務平台」,該模式獲評農業農村部2022年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三是推進養老產業與養老事業協同發展。圍繞打造供給高質量、普惠高水平、感受高品質的「西青養老」服務品牌,建立養老機構綜合能力提升區級評價標準,採取統一接收養老設施、統一招投標、統一考核、統一監管的方式,推動社區居家養老社會化運營。引入上海人壽堂、鵬瑞利、萬科集團等14家養老企業和養老闆塊落戶西青,促進全區養老產業蓬勃發展。助力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與承德市簽署合作協議,推動西青區養老協會分別與承德壽康健康養老中心、承德熱河康復醫院有限公司簽署養老服務戰略合作協議。

社會救助政策宣傳

二、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塑造救助品牌「新矩陣」
深入實施精準暖心行動,堅持實施「預警+推送+探望」三項機制,積極開展精準救助能力提升、兜底保障鏈資源等項目,推動社會救助更加溫暖、更加高效、更加精準。一是鍛造溫暖品牌,織密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深化「政策找人」機制,推進大數據應用場景開發建設,實現跨部門數據整合共享,搭建救助政策咨詢、困難對像識別、應急救助幫扶等應用場景,關注「不聲不響」的困難群眾,實現應助盡助。三年來,通過開展「救助質量提升行動」,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2億餘元,救助困難群眾4萬餘人次,累計救助流浪人員300餘人,尋親成功9人,護送返鄉34人。進一步完善社區救助顧問工作,加強基層經辦人員業務政策培訓,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社區救助「金牌顧問」,促使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困難群眾。二是高效配置資源,精耕未保和慈善工作「示範田」。聚焦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升主動發現和救助能力,完善街鎮「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深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強化28個部門和11個街鎮社會救助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業務協同,及時化解疑難案例,保障好全區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指導各街鎮成立了本區域慈善幫扶基金,向下延伸慈善工作觸角,有效回應困難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差異性救助需求。三是實施立體監管,築牢社會救助「防火牆」。強化業務指導,建立街鎮救助工作聯絡、重點項目跟進、信息篩查甄別等三項制度。嚴抓政策規範執行,深入開展低保專項治理、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第三方審計和街鎮社會救助工作績效評價,確保救助金順利發放。加強社會救助信息管理,完善信息公開公示和社會救助信訪事項處置機制,以全方位、立體化綜合監管推動社會救助工作高效、廉潔、規範。

為流乞人員購票返鄉

三、開展助力提升行動,掌握社會治理「金鑰匙」
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防風險、強作為,不斷激發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的新動能。一是強化社會組織服務與監管。開展「我為會員群眾辦實事」活動堅持「嚴管厚愛」,通過常態化監管與重點監管相結合的方式,引導社會組織優化內部結構、規範自身行為,進一步提升社會組織的合法性和規範性。二是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持續開展年檢和打擊非法社會組織等專項整治,清理「殭屍型」社會組織,隨機抽查志願服務記錄證明,確保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在全市率先開展「啟善」志願服務時間存儲項目,探索志願服務長效嘉許機制。啟動社會組織「護苗培基」項目,定期開展政策業務培訓,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公共服務、公益慈善、鄉村振興等事業,成為助力基層治理的重要載體。三是持續做好舊樓區長效管理。聚焦舊樓區管理頑疾,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壓實屬地街鎮管理職責,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努力打造「整潔、有序、安全、宜居」的舊樓區生活環境。按照機構改革「三定」職責,積極做好助力提升基層治理相關工作。

舊樓區長效管理工作會議
集體頒證

四、聚焦基本社會服務,培育社會文明「新風尚」
注重文明新風培育,打造「婚俗有改革、殯葬有溫度、流乞有所扶」的新時代民政社會服務,滿足群眾多樣化民生需求。一是延伸婚姻登記服務。多措並舉推動婚俗改革,聯合區婦聯建立婚俗文化宣傳教育基地,與團區委等部門共同舉辦青年集體婚禮,常態化開展婚姻登記頒證服務項目,打造婚俗文化長廊,通過陣地建設強化對文明婚俗的宣傳力度。深化婚姻調解室建設,堅持逢離必調「三問一觀察」工作法,及時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營造文明和諧家風。全年累計辦理婚姻登記業務6000餘件,其中「跨省通辦」132件。二是弘揚文明殯葬新風。協同推動殯葬專項規劃落實與歷史遺留問題處置,西城寢園實現「管辦分離」。印發《推進文明殯葬深化移風易俗實施方案》,開展「五情」祭掃喚新風文明祭掃活動,開發建設1500平米節地生態安葬專區,移風易俗進一步走深走實。貫徹落實「互聯網+殯葬服務」工作部署,實現西青區保留公益性骨灰堂業務檔案信息電子化的零突破。繼續優化調整「五情」祭掃喚新風活動,實現將「孝文化」概念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三是提升流乞救助質量。以「寒冬送溫暖」、「夏季送清涼」專項行動為抓手,與公安、城管、街鎮合力開展全區街面巡查。特別是寒潮雨雪期間,流浪救助相關做法被新華社、津雲等國家、市區級媒體報導。持續開展「讓愛傳遞」尋親項目,深化「1+5+N」流浪救助尋親工作法,持續在尋親渠道、尋親效能上尋求突破。探索向試點街鎮下放救助系統使用權限縮短求助人員等待週期,打通臨時救助「最後一公里」。

津門湖街婚姻登記站點揭牌
集體公祭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提出,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西青區深度踐行「一線工作法」,持續打造工作品牌,精耕民生業務責任田,吹響民生保障「集結號」,畫好民生服務「同心圓」,奏出為民愛民「最強音」,努力把「民生清單」變成「幸福賬單」,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